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贺雪峰:为何当前社会舆论一边倒地要消灭小农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呢?!
一、
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认为小农经济过时了,农业必须规模经营,农民必须组织起来。左派与右派的差异在于,左派认为应当由农民合作来组织起规模农业,右派认为应当以资本来组织农业。
的确,当前中国有2亿多户小农,“人均一亩三分、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营,农户不仅难与市场对接,而且一家一户很难独自解决生产环节中的共同事务,而且,靠户均不过十亩的小农经营,农民是不可能致富的。这个意义上讲,在进入21世纪的这个后现代时期,小农经济的确显得不合时宜。
二、
不过,中国的小农经济本身似乎也在与时俱进,自我调整以跟上时代步伐,中国式小农经济在当前中国基本农业经营制度下面正在成型,其主要表现是小农经济出现了两个重要变化:
第一个变化是农民家庭中普遍出现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即家庭中年轻成员进城务工经商,而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中老年成员留村务农,农业收入只是家庭收入的一部分,务农不仅没有影响农民家庭进城务工经商获得收入,反而因为农村生活成本低,农民家庭可以有更多的积蓄。
第二个变化是农村开始通过土地自发流转形成“中农”,即有一些农民全家进城,他们的承包地就流转给亲友邻里。因为进城无法种田,流转土地的租金就很低。流入土地的农户往往是相对年富力强者,这些年富力强或者因为父母太老或子女太小,或者在农村从事副业,或者当村组干部,或者就是不想进城务工而喜欢农村的月明风清,他们有比较强的进行农业经营的能力,通过流入土地,而有一个适度的经营规模,如30亩的经营规模,从而可以从农业加副业中获得不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这些年富力强的农民,经济收入在村庄,社会关系在村庄,又可以保持家庭生活的完整,他们就成为了村庄中的“中坚农民”,“中坚农民”+留村老弱病残,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村庄结构。
这样一来,在当前中国农村,通过“半工半耕”和“新中农”这样两种新型的小农经济形式,农民可以成功地适应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