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人们赛龙舟、品粽子、佩香囊之时,缅怀起千年前随江水而去的屈原时,我却沉浸在屈原的楚辞中,赞叹他的文才,敬佩他的人格。在追寻梦想的道路很漫长,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便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果然,初看后,没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反复朗读后才略知一二。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你生于良辰吉日,这似乎也暗示着你一身不凡的才能。父亲赐给你嘉名,而你也纫秋兰、揽宿莽,力求自己品德的高尚与完美。三后尧舜禹是你的榜样,夏桀殷纣为你所唾弃。怀着扬弃秽政,振兴楚国的壮志,你携高德忠心而行。却不知,前方,是一条异常崎岖的路。
"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没华丽的语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期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他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认同把谴责和羞辱一起承担。"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创作于楚怀王时期屈原遭谗被疏之时,是楚辞影响最大的作品〈楚辞》的代表作家屈原、宋玉、唐勒等人都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楚国人,他们作品的语言和内容都具有浓厚的楚地特色,因此被称为《楚辞》。
关于「离骚」一词的含义众说纷纭,通行的说法大致有两种: 一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解释:「离骚者,犹离忧也。」离,是遭受的意思。离骚就是遭受忧愁。 二是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中的说法:「离,别也。骚,愁也。」将「离骚」解释为别愁。 二说都说得通,也都点出《离骚》即诗人抒写愁怨之作。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
这种用「香草美人」托物寄兴的象征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可谓泽被深远,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屈骚美学意象和审美模式。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种种的困难,要勇敢面对失败的打击。坚持不懈,走向成功。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屈原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不发奋图强呢?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寻梦想的道路很漫长,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让我们在当前全师掀起学习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之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师六届三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唱响兵团精神、龙珍精神,打造小白杨戍边文化之师,坚持唱响田园牧歌,积极推进我师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群众文化生活,实现“一个确保、两个力争”目标、建设美丽九师而努力奋斗! (新疆额敏一六七团五连 冉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