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大学生村官
【导读】大学毕业,她没有像别的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奔向了农村;本来只是来锻炼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但是她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而是把村官当成自己的事业干,最后把家也安在了这里。

  大学毕业,她没有像别的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城市,而是奔向了农村;本来只是来锻炼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但是她没有把自己当“外人”,而是把村官当成自己的事业干,最后把家也安在了这里。

  康丽丽没有白付出,她先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接着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个80后女孩因此还成为陕西宜君县太安镇刘家河村多年来第一个支书、主任“一肩挑”的女村官。

  辞去城里工作 选择到农村当村官

  康丽丽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顺利在西安一家公司找到工作。可上班没多久,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摆在她面前,那就是当年省委组织部等部门组织的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当村官的活动。

  “我当时真的认为是一次机会,可能给我带来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康丽丽说,她顺利通过了考试,2010年10月,辞掉了城里的工作,一个人带着行李、被褥来到铜川最北部的宜君县这个位于川道里的小村庄。

  尽管是抱着吃苦的精神来,但初到刘家河村看到的和遇上的事,还是让她感到难适应。“吃住的不说,连村上的村民都不理解我一个大学生为啥跑到农村来,这让我最难过。”最初康丽丽的岗位是村主任助理,因为与村民不熟悉,事事碰壁,让她这个助理也不好当。而说起工作环境之差,她讲了一件事情,上班后不久,一个大学的室友来看她,和她在村上呆了半天后就对她说:“收拾行李,赶快跟我走吧。”

  自己借钱建示范大棚 带动全村建50多个大棚

  刘家河村地处川道,辖三个村民小组,68户236口人,虽是移民搬迁新村,但地薄收成少,村民多半日子过得不富足。村集体一穷二白,村委会的工作更不好开展。

  “来了就一定要为村民做点事情,要不然连自己也对不起。”康丽丽认为,让村民收入增加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初到村上的那一年,她一家一户与村民聊,问家里的情况,问对产业发展的想法;之后又到周边的村上乃至镇上、县上调研,最后她认为村里发展大棚蔬菜是比较适合的致富产业。

  思路清晰了,但她很快遇上一个最大的障碍。因为建大棚需要投资,村民对未来销售又不清楚,畏难情绪让村民没一个愿意搞。说不动村民,康丽丽决定自己先干,她把上班以来的所有积蓄都用上,还向同学朋友借了些钱,先建了5个大棚。当年,大棚蔬菜的收入还不错,这让村民有了动力,第二年全村就建了50多个大棚。期间,康丽丽又是镇上、县上要项目,争取到大棚建设设施投入支持项目,解决了灌溉、销售等问题。

  村民破天荒选“外来人”当村主任

  在带领村民建大棚的同时,康丽丽还发现农村里的另一种情况。“种大棚蔬菜需要人手,可村上的年轻人几乎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只有老人、小孩的咋办?”康丽丽又寻思着这些家庭的挣钱致富门路,之后通过相关部门得到了一些项目支持,联合几户缺劳力的村民搞起了山羊养殖。

  作为一名大学生,康丽丽也努力把更多的现代信息带给村民。她到村上不久,就自己花钱拉了网线,安装了宽带,经常上网找些致富信息。村民曹海宁无种植大棚经验,三棚辣椒在开花坐果期出现了病虫害,一时急的不知所措。康丽丽知道后,上网对照着查找原因,寻找防治办法,曹海宁家的三棚辣椒苗保住了。

  到了蔬菜收获旺季,康丽丽又在网上找销路。在她的牵头下,成立了刘家河村新圆蔬菜专业合作社,网上联系的商户还真认可,村民大棚里生产的蔬菜多半通过村上统一批发出售。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许多村民说起康丽丽都要竖起大拇指的事:由于前一年大棚收益一般,2013年,村上的30多个大棚没人愿意种,最后康丽丽自己承包了15个雇人种;这一年收益不错,下一年村民都想种,她又把15个大棚让给了村民种。

  2011年12月,村委会换届选举,刘家河村村民破天荒第一次将选票投给了这个外乡女孩,连康丽丽自己也没想到要当这个村委会主任。今年1月,村党支部换届,她又被推选为村支部书记。村上的老党员刘海义感动地说:“这娃从一上任就吃住在村上,早已是刘家河村的一员了,村民能选她是有道理的。”

  老公辞去外地工作 回来帮她带孩子、管大棚

  4月初的一天,华商报记者在刘家河村村委会见到了康丽丽,一个清瘦麻利的女孩,穿着一双黑条纹布鞋,正准备收拾东西出门。一听记者称呼她女孩,她笑了:“快别,我都是娃他妈了。”

  记者这才注意到,在屋子里还有一张婴儿床,一个可爱的胖小子睡在上面。康丽丽说,自她前年怀孕后,老公已辞去外地的工作搬到了这里,去年孩子出生后,他一面帮着带孩子,一面还抽时间帮她经营大棚,这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成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家。

  “开始并不是很支持她,但看她干得蛮有收获,最后就回来支持她了。”康丽丽的爱人张宏宜本是宜君人,也是政法大学的校友,康丽丽来宜君后两人经同学介绍认识,从开始反对康丽丽到农村,到最后辞了外地的工作回来全心帮助她,“只要能干成自己想干的事,在农村还是在城里应该没有太大区别。”这位80后年轻人说。

  说起自己在刘家河村的这几年,康丽丽坦言也的确不容易。在到刘家河村之初,冬天水管被冻住,连喝的水都没有,她就用水壶接雪在炉子上融化了烧水。难归难,但村民给了她更大的感动:因为自己用一台电磁灶做饭,有一次她在微信圈里和朋友自嘲地说,一停电她就得断伙食。不知这个消息村民怎么知道了,那以后只要一停电,到了饭时,就有村民来喊她去家里吃饭。

  康丽丽在刘家河任职的五年多来,村上每年都有新变化。除了村民挣钱的门路广了,村容村貌也一年一个样:翻新了文化广场,建起了图书室,还成立广场舞队、篮球队等,村民有了精神文化生活。面对前面的路,康丽丽表示,如果农村需要她,她还会留在这里干事。“我感觉对年轻人来说,新农村还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你爱它,把它当事干,就一定有收获。”

  宜君县委组织部基层办干部张宝军从康丽丽到村上就认识,他介绍,像康丽丽这样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的,全县31名大学生村官中她是唯一一个。他表示,康丽丽从大学毕业到农村,吃住在这里,把村民的事当自己的事干,在她的身上看到了当代年轻人的敢于担当和奉献精神,这点最难能可贵。

  对话康丽丽

  大学生到农村创业 既带动村民致富又锻炼自己

  华商报:从大学毕业来到刘家河村当村官至今,你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康丽丽:就自身而言,我感觉自己的综合能力提高了不少,处事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就村上的发展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村容村貌有了新的改变,基础设施基本健全,产业发展也开辟了新的道路,以大棚蔬菜种植和设施养殖来提高村民的收入,可以说,既带动了村民致富又锻炼了自己。

  刚来时,心理上是有些波动的。如果说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是不真实的,也有过后悔,不过最终还都是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华商报:家里人和同学对你来刘家河村当村官是支持还是反对?

  康丽丽:刚开始都是反对的,最大的反对来自父母,对我的选择表示不理解,为什么要待在这个条件艰苦,发展落后的地方,因为上大学就是为了改变命运,好不容易从农村走出去,但毕业后又放弃城里的工作回到农村,大家很不明白为什么。不过慢慢都从反对到认可支持了。

  华商报:通过这五年在刘家河村的工作,你认为农村更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还有,农村在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的平台上还缺少什么?

  康丽丽:我个人认为农村需要的是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积极上进的大学生。

  站在我们村官的角度来讲,大学生到农村任职需要的就是一个身份认可的问题。现在就我省的机制来说,并没有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明确的身份,可能在基层干几年就从那里来到那里去,所以大家没有定心丸,从而很多人鉴于现实生活的压力,只会把到村任职当成一种跳板而已,这样不管对村官本人还是农村都没有什么大的帮助,因为一个人的锻炼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大学生到农村如果时间太短,给村里的变化不大,自己也可能被环境改变了不少,重新择业将会大大降低优势。

  所以说,让大学生到农村任职需要的是一种长效机制,而不是服务几年就会去另找出路。现在,最应该解决的就是大学生到农村任职的身份问题,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把发展农村工作也当成一种全新的事业来干。这样,大家不仅可以大胆放心的踏实干,而且对农村的发展肯定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胡紫伦)

    更多关于 陕西、大学生村官 的内容: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招考
    • 备考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
    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