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大学生村官
【导读】村官如何化解“有劲使不上”的尴尬,

  编者按  湖北省襄樊市一位大学生村官日前给本报来信说,刚到村的大学生村官无不憧憬着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农村发展,改变农村面貌。但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工作中有劲使不上。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遭遇“水土不服”。初出校门,对农村的环境、现状了解不深,对农村实用技术、农业政策、经营管理、乡情村情了解不够,部分村干部总认为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随便一个邻里纠纷就可能使其乱了阵脚,很难成为村里的主心骨。二是陷入“身份尴尬”。大学生村官在村内大多被安排从事文书之类工作,名义上是村干部助理,实际上是最勤快、最听话、最得力的“短工”、“杂工”。三是很多想法不能如愿以偿。一些村干部及村民把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主要作用理解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而大学生在农村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自己也愿意做。比如,帮助组织文体活动等,可这些想法往往被认为不切实际,无法实施。

  如何化解这种“有劲使不上”的尴尬,请各位村官朋友帮助出出主意。

  

  想做事的人永远找方法

  

  图为刘建泽(左一)与其他村官一起查看万寿菊长势。毛 虹摄

  作为曾经的大学生村官,我也曾身陷过“有劲使不上”的尴尬境遇。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尴尬?可能是没有舞台“施展拳脚”的客观原因;也可能是我们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主观原因。不管是什么原因,作为一名一心扎根基层、追逐梦想的大学生村官,在面临众多已知或未知困难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消极被动、怨天尤人,而是要主动出击、迎难而上,找到化解尴尬的每一个突破口。

  突破口之一:把自己的电量充足

  无论我们在大学里多么优秀,来到农村,都必须从头学起。一是学点群众的“土话”。来到农村,我们要想不被群众“排斥”,就要积极学会和群众交流,交流需要有共同语言和话题,而“土话”是群众感觉最亲切、最真实、最爱听的话,也是我们最快地融入群众、赢得群众的支持的“桥梁”。二是沾点村干部的“土气”。我们刚从学校毕业,没有农村工作经验,要想不被村干部“轻视”,就要积极向他们学习。虽然他们有的文化水平不太高,但他们有着一身的“土气”,而这个“土气”里蕴含的是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记得一次我跟村支书去调解一起邻里矛盾纠纷,村支书上来就说了一句,“‘人呀图个伴,鸡啊图个蛋’,你们两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经常切个菜还借个刀,生个病还给个药,他家养只鸡还帮你叫个早,为这么点小事还争吵,你们就不怕其他人笑话?”一句话说下来,两家人都笑开了,一个纠纷也就凭着村支书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和自编自说的“土话”化解了。当我们去除了傲气和书呆子气,真正做到说得出“农家话”、聊得来“农家事”、吃得下“农家饭”、沾得上“农家气”的时候,我们也才能储备起做好农村工作的能量,也才有了和群众打成一片、赢得村干部认可、发挥作用撑起梦想的“资本”。

  突破口之二:把身边的小事做好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对于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大事”我们可能暂时上不了手,但是身边的小事,我们却能有所作为。千万不要忽视每一件小事,“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村委会打扫卫生;帮群众盖个章,打个贫困证明;认真做好会议记录;为低保户亲自送上一包大米,顺便带个电灯泡……”这些小事对我们来说都是“举手之劳”,谁敢说做不到呢?做好了这些小事,村干部会看在眼里,群众则记在心里。一件一件地完成,一件一件地做好,慢慢地就会产生“蝴蝶效应”,你就会成为村干部眼里的“好帮手”,群众心里的“自家人”,村里有什么工作都会安排给你,群众有什么困难都会托付给你,你将过得无比充实,自身价值也会得到体现。

  有了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飞跃。和我同在一个镇的2009届大学生村官,他所在的村比较贫穷,好几个村寨距离村委会办公所在地比较遥远,每次群众办事盖章都不方便。于是他就把手机号码印成卡片发送到群众手中,每次群众需要打证明盖章的时候就给他打个电话,他就骑着摩托车到群众家里,上门为群众办事。风里来雨里去,三年如一日。在2013年村“两委”换届的时候,全票当选村委会副主任。我想这跟他三年如一日乐做“小事”有很大关系。

  突破口之三:把身边的资源用活

  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虽有一番壮志雄心,但却可能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但只要我们发挥聪明才智,结合各自所在村的实际,因地制宜、认真思考总结,用活身边的资源,就能发现并开启“另一扇窗”,感到豁然开朗。比如,用好远程教育。结合村里种养殖业实际,选取一些种养殖视频资料片,播放给群众看,帮助他们提高种养殖技术。比如,用好网络资源。围绕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建立群众需求服务台账,针对群众需要的服务,到网上“百度”一下,把类似“如何防治果树苗树根上的黄蚂蚁、隔夜的熟白菜不能吃”等相关资料下载打印出来,交给群众,帮助他们增强致富能力,提高生活水平。比如,开展“老娱少乐”活动。借助村级活动室,邀请“空巢老人”集中到村委会,为“留守儿童”讲故事,既丰富老人精神生活,又关怀“留守儿童”。比如,用村里的“大喇叭”宣传惠农政策;比如,将村里的“土专家、土秀才、致富带头人”集合起来,为村民宣讲致富经验……

  “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大胆去干,我们总会发现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梦想,不是浮云,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是留给最渴望的、最具有行动力的人。”在当村官的三年里,我最大的经验就是12个字:勤学善思、主动作为、用心敢干。如今,虽然我已经离开了村官岗位,考录成为一名选调生,但是三年的村官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最直接的就是,当我在选调生无领导小组面试中,看见“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这一题目的时候,我笑了……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板桥镇花红村原副书记 刘建泽  (策划:刘红色 )

 

(责任编辑:Wyatt)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招考
    • 备考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
    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