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照在大学生村官丁思成的脸上,她笑得很灿烂,相比于三年前,少了几分白皙多了几分黝黑,少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
2006年12月,丁思成通过考试成为嘉兴市秀洲区一名村官。不到三年时间,她拥有了很多头衔: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濮家湾村民委主任助理、油车港镇团委副书记,《小村官》杂志主编、村经济合作社委员……今年,丁思成承包了5亩地,搞起了"小村官"葡萄种植园,并成立了"好收成"果蔬专业合作社,会同当地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丁思成是浙江千万个大学生村官中的一个代表。自2006年统一部署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以来,浙江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选聘、规范管理、落实保障、强化激励,努力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切实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如今,在浙江的农村大地上,一批批像丁思成这样的大学生投身农村,发挥聪明才智,挥洒青春才华,撒播着新的希望,在新农村建设这个希望的田野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政策引导优秀大学生下农村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因为招考村官,醒目的大红横幅高高悬挂在浙江的各大学校园,不仅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点燃了大学生心中澎湃的激情。
今年4月,萧山区2009年面向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招聘农村(社区)工作人员,共推出243个岗位,吸引了3223名高校毕业生报考,平均每个岗位报名人数约13人。据了解。浙江其他市(县、区)大学生村官招聘也同样热烈。
是什么让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放弃城市,而选择到农村发展?
主要原因是党中央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战略决策和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培养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高度重视。
2005年,中央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2008年,为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中央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党中央的这一决策,更是把大学生村官工作送入快车道。
浙江省的大学生村官工作起步比较早。2001年,宁波市就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村(社区)一大学生"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聘大学生到农村(社区)工作。中央出台文件后,浙江省切实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举措来抓。
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浙江省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的文件精神,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具体任务的落实。
2008年4月28日,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全省贯彻落实中央有关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意见的汇报。省委书记赵洪祝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中央下达给浙江的选聘计划,继续扎实推进浙江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
全省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选聘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严格规范选聘程序,切实保证好中选优。随着大学生村官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高校毕业生争当村官的热情日益高涨,纷纷踊跃报名。
据统计,我省从2006年开始统一部署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到2008年底,全省共选聘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18533人,完成"一村一社区一名高校毕业生"目标的57.27%。目前在岗16946人。嘉兴、湖州两市提前两年实现"一村一社区一名高校毕业生"目标,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市完成目标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