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大学生村官
【导读】农社对接花样多,

  2009年,自上海理工大学生帮助近郊农民销售滞销蔬菜后,农村与城市的农产品对接模式,一炮而红。对于多样化的对接方式,“农社对接”又最得三农研究人士的青睐。7月5日,记者就“农社对接”中的“熟人圈子”、“农企对社区”、“小农陪伴”等三种表现形式的从业人士一一作了采访。

  用熟人圈子从事农产销售

  27岁的西安小伙刘乾宇,因去年参加的一个公益活动看到蓝田县蓝桥镇的农户门前屋后堆满了板栗,一问价格,一斤生板栗3块6,加上运输、炒制等相关费用,无论是从成本费用,还是产品质量,都要比西安冬日街边10~15元不等的糖炒板栗划算得多。

  刘乾宇立即行动,进购2吨板栗,在一个月内,加工、去壳、包装、销售完毕。问刘乾宇是怎么销售的?刘乾宇笑眯眯的说:“因为我平常生活的圈子就是大唐车友会,所以2吨的成品板栗基本上是以15~20元之间的价格销售给了各个会员。

  现在,刘乾宇注册起了名为“唐鲜“的农产品贸易公司,准备利用自己三方面的熟人圈,固定方向的供应农产品。

  农社对接仍有困难需克服

  全国首批开始从事“农社对接”中“农企与社区对接”的陈卫锋,曾于2010年,为了为了能够在小区内开设农产直销车或直销店,一个小区一个小区洽谈过农业企业与社区对接的事宜。但因为各方面原因的阻挠,仅有少部分洽谈后的小区开了起来。

  与此同时,同时期进军“农企与社区对接“的其他从业者们,又在开店的过程中,因为自身的货源组织问题,及顾客们拒绝单品,要求增加产品多样性,季节性的需求,未能解决,倒掉了一批。

  其中最具聊资的,是一位一口气购进40台直销车的创业人,从誓成“农企与社区对接”的先锋,转为了拥有40台停烂在停车场的直销车的“农企与社区对接”的“先烈”。

  具竞争力的农产销售方式

  “小农陪伴”形式的农社对接是30岁武志娟干的事儿。2011年随丈夫从北京回西安定居的武志娟,起手做的就是一个名为“西安农夫市集”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并于2013年在民政厅注册。

  武志娟说她的操作就是,一方面寻找有健康饮食观念的城市人,另一方面寻找健康的农产品,利用自己的平台,将两者贯通。

  团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表示:“农社对接是最方便最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销售方式。其中,农户与熟人圈子的对接,互相信任基础好。”

  而小型互助、参与式保障体系、社区支持农业、众筹农业等这些模式现在也都在试验中,都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产销对接的作用。(记者 李莹 通讯员 严新民)

 

(责任编辑:Wyatt)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招考
    • 备考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
    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