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各地农村正忙于优化产业结构、兴办公益事业、建设美丽新村,应该说,“三农”领域存在创业机遇与空间。创业村官如果能够及时调整思路、突破思维藩篱,捕捉到意想不到的商机,原本不是神话。
碰壁转弯,调整创业方向
四川省资中县大学生村官王科,曾经先后尝试养鹅、养羊,均以失败告终,损失不少钱,成为父亲眼中“不务正业、瞎折腾的娃”。总结自己盲目“跃进”的失败教训后,王科于2008年10月参加为期10天的四川省大学生村官技能培训。这次培训,让他找到投资少、回报高的蘑菇种植项目,及时调整创业方向。然而,蘑菇种植也不简单。王科第一次尝试种出的居然是“黑蘑菇”,第二次虽然种出合格的蘑菇却卖不掉。万般无奈,王科只好到处跑蔬菜批发市场,跑学校、医院、工地,甚至还为一些单位食堂策划每天的菜品。久而久之,王科培养起稳定客源,站稳了脚跟。此后,他稳步前进,通过一些大学生村官创业扶持项目,贷款23万余元,带动多户村民种植蘑菇,走上创业富民之路。
王科的成功,在于失败后能及时总结教训,灵活调整创业方向。
整合资源,用好外包服务
现在,一些地方注重鼓励村干部联户创业,特别是重视大学生村官抱团创业,希望集合众人之力成就创业项目。在多数地方,这种“抱团”主要表现为集体出资、分工合作。其实,整合资源还有另外的形式,那就是用好用足各种业务外包服务。比如:网页设计外包、订单处理外包、电话接听外包、公关协助外包等等。
江苏省新沂市瓦窑镇街集村种植大户赵永泰,是服务外包的典型受益者。作为村里第一批大棚种植户,赵永泰2003年就开始种植甜瓜。当时光是掘地,全家就得忙活两三天,随后的购种、育苗、施肥、除草、卖瓜环节,都得劳心劳力。现在,赵永泰就省心多了:瓜苗从镇里的瓜菜育苗中心购买;施肥、除草等田间杂活交给16名农工;技术难题则由镇里聘请的技术秘书帮助解决;瓜菜成熟后,就请四季青合作社到田头收购,赵永泰本人只须负责统筹安排。
服务外包,虽然表面看来是花钱请人干活,不如自力更生节约。但是,活计交给专业人才、专业队伍,往往比创业者自己干更有效率、效益更好。
拾遗补缺,善用适用技术
村官创业,资金、技术往往成为限制性因素。其实,创业未必一定要瞄准“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项目,善用适用技术拾遗补缺,一样有可能抓住商机。
近年,市场上一些传统商品难觅踪影,比如:老款的解放鞋、廉价的钩针、家用的煤炉和火钳等。随着城乡收入水平的提升,这些产品已经被普通消费者逐渐抛弃,但是在农村,可能存在特殊需求市场。江苏省淮安市一家镇办胶鞋厂,技术水平有限,产品销路有限。后来他们重新生产老式解放鞋,没想到订货商闻讯纷至沓来。原来,各地大兴农田水利工程,务工农民对解放鞋需求量很大。
即使是一些看似不利的因素,也有可能缺陷逆用便蕴育生机,填补一些市场空白。曾有毛纺厂生产一种呢料,因原料成分不同,着色不一出现白点,由于产品缺陷,销路一直打不开。后来,设计人员灵机一动,变消灭白点为扩大白点,制作出一种雪花呢新产品,投放市场受到消费者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