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指到农村(含社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自2008年国家首次全面招考大学生村官以来,已有无数的大学生加入了村官队伍。这些基层组织中的新鲜血液,为广大农村的发展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政府部门没有正视大学生村官工作。按照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理念,大学生在村官考试录取后,应该被分配到农村基层单位,用自己的知识,学习农村的管理经验,以便更好都建设农村。但很多村官实际上都是挂着村“两委”职务的名,被当地政府部门调到乡镇甚至县市一级参与办公室业务处理,并没有真正的下基层。目前很多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补贴是由国家专项划拨,没有纳入当地地方财政预算。因而部分地区的当地政府就将大学生村官当成一种免费的办公室劳动力,而没有让他们去农村学习、积累经验,忽视了对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性培养,是对政策的忽视以及人才的巨大浪费。因此,加大大学生村官相关政策的落实,确保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扎根农村,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要条件。
第二,部分大学生村官没有正视自身的村官工作。大学生村官每年可获得2万的国家专项补助,待遇甚至高于一些其他单位。但部分大学生走上村官这条道路,仅仅是把其作为毕业找工作的踏板。其实这种想法本身无可厚非,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大就业压力年”,可见大学生找工作难度之大。大学生们将村官经历作为一个缓冲的阶段,既积累工作经验,又可以充实自己的知识,更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但这部分大学生村官却没有端正自己的认识。他们没有将村官当成一份正式的工作,总是以敷衍的态度对待这份“临时”工作,眼高于顶的一心念着“转正”。须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虚心进去的意志,缺乏踏实奉献的精神,无论什么工作,都做不出好的成绩。
第三,大学生村官的不稳定性。虽然有国家专项经费保证工资,既可缓冲了就业压力、又可获得基层工作经历,甚至还有国家有针对性的政策照顾,但大学生村官的流失率仍然很高,在西部偏远地区甚至高达70%。频繁的人员变动,短暂的工作时间,使大学生村官们并没有实际从基层收获什么,也使农村无法真正让大学生村官参与基层建设。大学生村官成了一个尴尬的称号,虽是村官却无法参与农村基层事务,拉大了村官与群众的距离。
大学生村官已经走过五年的历史,中组部预计到2015年全国大学生村官人数将达到40万,2020年达到60万,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正视目前大学生村官队伍存在的问题,使这只队伍能以更健康的状态、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农村基层建设,真正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强力量。作者:秋心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