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村官不在村”现象,四川自贡市委组织部开展对大学生村官“例行体检”,查出91名大学生村官被违规借用。大学生村官为何不在村?为什么大学生村官被违规借用现象屡禁不绝?怎么实现村官变“村管”?(9月17日 《人民日报》)
大学生村官,本该奔走在田野上,向农民兄弟传播知识,和农民们同吃同劳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金黄的稻田里挥洒青春和汗水。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一张报纸一杯茶,在村委会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除了打打字、收收文件,也没其他的事可干;顶着“村官”之名,被乡镇甚至区县长期“借用”,有的甚至还没有到农村“上任”,便被一纸调令,甚至一个电话“借”走了。
应该说,大学生村官“不在村”,主观和客观因素都有。一些大学生村官是自身思想和行动上存在问题,不愿真正深入农村、扎根农村,甚至“连村里人都没认识几个”,但那毕竟是少数。相对的,基层也存在“村官就是一块砖,哪儿需要哪儿搬”的现象,一些乡镇把大学生村官当做听话、好用的“劳力”,多让他们“冲锋陷阵”,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了“万金油”。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不能做好农村的本职工作。那么,要让大学生村官实现“村管”,究竟有哪些“阻力”呢?
一是“胳膊”扭不过“大腿”。“胳膊”是大学生村官,“大腿”是乡镇等上级部门,如果上级“硬要”大学生村官干非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该当如何?反抗,以后没有“好果子”吃;顺从,“村官”工作就“名存实亡”了。在这样两难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选择了顺从,而一些人选择了向组织部门“求援”,但“山高路远”,“远水”救不了“近火”,最终还是被治得“服服帖帖”。
二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对于一些想以“村官”为跳板“往上走”的大学生村官来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被借用”恐怕求之不得;也难怪一些村官都愿意“被借用”,甚至有村官主动跑关系要求被借用到乡镇。有“上进心”并没有错,但农村工作是大学生村官的“根”,离开了农村的大学生村官,还能叫“村官”么,这是思想上“有病”,得好好“治病”!
三是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无奈”变“无为”。对于真正想干一番“大事”的大学生村官来说,在农村遇到的“阻力”确实不少,资金、技术、人脉样样都缺乏,你一个“外乡人”,在农村谁会买你的账?在不断的“挫折”中,一些大学生村官被磨掉了“激情”,最终变得得“无所作为”。但事实上,为群众办些实实在在的小事,一样意义非凡,只是一些大学生村官“忽视”了。
四是“村官”如同“空降兵”,在农村“孤立无援”。一些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学历高,担心他们“抢位子”,这就让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队伍中去。作为“势单力薄”的大学生村官,要么“入伙”、要么“站队”,要不就只能被“边缘化”,故而“底气不足”。做通村干部的思想工作十分重要,不然,在村干部的“阻挠”下,大学生村官别说“施展拳脚”,连做点小事都会“处处碰壁”。
五是监督管理机制太过“单一”,“村管”难以“落地生根”。大学生村官却是“身份尴尬”:作为“助理”,在村里算不上“正牌”的村干部,在乡镇又没有实际职务;本职工作是在农村,但人又得归乡镇管。故而,大学生村官算是“爹妈都不亲”的对象。同时,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制度太“单一”,仅仅针对“村官”群体,没考虑到村干部、乡镇机关等影响因素,让制度成了“破笼子”,关不住被截留、借用的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要“村管”,必须克服如上这些“阻力”,而且还要面对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只有破除层层阻碍,才能让大学生村官在农村释放更多的“正能量”!
(文/王孺)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