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大学生村官公务员考试网 > 村官 > 备考 > 行测辅导 > 2020大学生村官行测常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

2020大学生村官行测常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2020-02-19 18:02:24 大学生村官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 2020大学生村官行测常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 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

一、热点链接

ISHANGWUFAAntilles2019年10月17日电,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17日在成都开幕。本届非遗节以“传承多彩文化 创享美好生活”为主题,设立1个主会场和28个主题分会场,1100余个非遗项目和5600余名代表共襄盛会,开展国际展览、论坛、竞技、展演和互动体验等各类活动540余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概述

1.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

2.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3. “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渊源

“非遗”是先辈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而留存到现代的文化财富。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生成又不断发展流变,虽然随着族群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但对遗产的文化认同感和历史感是始终不变的。

(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发展

1.发展现状

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共计40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2项(含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优秀实践名册1项。40个项目的入选,体现了中国日益提高的履约能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对于增强遗产实践社区、群体和个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传承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国际层面宣传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都具有重要意义。

2.节日展会

(1)文化遗产日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知》说,文化遗产包括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物质类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名街区、名村镇。非物质类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和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等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空间。政府希望通过设立“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全面加强。

(2)非遗博览会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0年10月在济南举办;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2012年9月在枣庄举办;首届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于2014年5月14日在深圳举办。

(3)专题展

由文化部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大型专题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于2007年6月18日闭幕。

这次展览于2007年6月8日开幕,分为年画、剪纸、皮影、木偶、染织5个专题,共展出来自全国各地的1400余件作品。展览通过展板、实物、现场制作和表演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

(四)保护

1.法律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2.指导方针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原则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三、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二十四节气反映的现象

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夏至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大,一年中影子最短,白昼时间最长
冬至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角最小,一年中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
春分、秋分昼夜等长。白露是北半球昼夜温差最大的时间
从立春开始,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左右,每个月两个节气
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变化的;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复苏,预示春天回归

(三)二十四节气具体月份对照表

春分: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2日前后

秋分:每年公历9月23日前后

夏至:每年公历6月22日前后

口诀: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四)“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五)节气文化

1.七十二候

汉至明末使用“平气法”(时间平均法)划分出来的节气,每节气分三候,每候约五天,较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地理、气候、人事和自然界的一些景象。“平气法”节气,始于冬至,终于大雪。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小寒: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鸲;大寒:大寒之日鸡使乳,又五日鹫鸟厉疾,又五日水泽腹坚;立春: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鱼陟负冰);雨水: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动;惊蛰: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春分: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使电;清明: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鴽,又五日虹始见;谷雨:榖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鸣鸠拂奇羽,又五日戴胜降于桑;立夏: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小满:小满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麦秋生);芒种:芒种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鸣,又五日反舌无声;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鸣,又五日半夏生;小暑:小暑之日温风至,又五日蟋蟀居辟,又五日鹰乃学习(鹰始挚);大暑:大暑之日腐草为蠲,又五日土润溽暑,又五日大雨时行;立秋: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处暑: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白露: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声,又五日蛰虫培户,又五日水始涸;寒露: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五日草木黄落,又五日蛰虫咸俯;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冻,又五日雉入大水为蜃;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见,又五日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又五日闭塞而成冬;大雪:大雪之日鹖旦不鸣,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

2.二十四风

二十四风,又称二十四番花信风,因为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信。俗话说:“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是按照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的,其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它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荫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和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大自然的一种节律现象叫做物候。

西汉初期的物候专著《大戴礼记·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广群芳谱》更有二十四番花信风的记载。古代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每年冬去春来,从小寒到谷雨这8个节气里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种花卉绽蕾开放,人们把花开时吹来的风叫做“花信风”,意即带来开花音讯的风候。于是便有了“24番花信风”之说。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谷雨: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四、丝绸之路

(一)简介

丝绸之路,简称丝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二)路线

1.陆上丝绸之路

以西汉都城长安(令西安)为起点。东汉时期以都城洛阳为起点。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王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州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

2.海上丝绸之路

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

(三)丝路申遗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

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丝绸之路”是中国首次进行跨国联合申遗。

【预测演练】

【预测题单选】下列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遗产日”定在每年的端午节

B.我国现在还没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C.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六大发明”

D.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步,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至此,我国已经有了“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标志”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对于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B项:我国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

C项: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9年7月,由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与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正式成立。

(编辑:Dachuan)

图书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