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辽宁的大学生村官吴书香
什么样的青春最美丽?什么样的坚持铸就了奖章上的辉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在五四青年节收获了沉甸甸的信任与肯定,他们就是第十九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们。在属于青年的这个节日里,辽宁沈阳的大学生村官吴书香用自己的故事向网友呈现了用责任与担当铸就的美丽青春。
新华网记者:书香是大学生村官,很多朋友都知道村官是比较辛苦的工作,而且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够扎根农村,是一个不一样的选择,尤其你又是一个女孩子,当初怎么想的要当这个村官?
吴书香:在父母的努力下我还算是生活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是我的骨子里大概有一种理想主义色彩,就是希望能趁着年轻到条件艰苦甚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创业。当村官之前我特别想到大西北当创业者,但是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当年我爷爷92岁,他说你去我就跟着去,所以就没成。2008年我毕业,中组部招大学生村官,我妈妈就说你想吃苦就去吧,我就到了这个村里,一干就是7年。
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村干部最开始也不知道大学生村官是做什么的,所以开始他们对我也很热情、很客气,但不怎么给我分配活干。之前,我从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也不知道从哪入手。经历了比较艰难的融入过程,帮助村里面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建设,再到最后带村里一起致富。现在我最主要的工作是做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创业。
新华网记者:为什么干着村官又去创业了呢?
吴书香:我在上学时候就是老师说什么我们做什么,但是到了农村后发现群众工作真的很难做,我觉得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怎么发挥作用,怎么把群众联系在一起是很大问题,所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层组织建设要抓,但是经济建设也一定要实,要能真正带领村民致富,要让村民富起来,才能有更高的精神上的追求。
另外,基于我们区是辽宁省水稻良种培育基地,在水稻种植上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所以我们也在想能不能在大米这个农业主要产品上做文章。我和很多村民从最开始做一个水稻的机械化合作社开始,直到现在完善水稻的产业链条,有了大米自己的品牌,还推出了私人定制的项目。最初的设想也是想为村民增收。
新华网记者:你在学校学什么专业?
吴书香:社会学。
新华网记者:你懂水稻农业什么的吗?
吴书香:不懂,这都是到村里之后学的,有一个比较艰难的融入过程。
新华网记者:自学成才?
吴书香:也不算,也是融入,我最开始到村里到地里都是脚出来了鞋留在地里,后来村民就说不行,这大学生下地还得后面跟一个提鞋的。我当时担任村主任助理,但是觉得当村官还是得学怎么做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不能说是地地道道,但是最起码语言是通的,得让村民接纳我。
新华网记者:最开始村民是不是也是对你一个小姑娘做这个项目有一定的怀疑?
吴书香:其实这个项目也是在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上做的,但是最开始也是我一个人,去找市场,和很多人交流这个项目应该怎么去做,包括开始不懂企业化经营,也要一点点学。很多村民很有兴趣,但也是说行,你做吧,你做行了我肯定参与。
新华网记者:这个项目从有想法到成型经历了多长时间?
吴书香:从2009年就开始做水稻机械化合作社。2008年我去的时候还是原始的水稻种植方式,抛秧、人工插秧之类的。2009年我们购置第一台水稻插秧机,2010年和2011年是机械化合作社发展最快的时候。现在我们有农机具70多套,流转土地7000多亩,能够服务街道一半以上的种植需求。
新华网记者:确实非常不错,而且我发现一个细节,是不是因为你在学校做学生会主席,所以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而这个沟通能力对于你在进入村官这个角色后有了很大的帮助?
吴书香:我觉得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在大学校园里首先要和同学们沟通,这是人与人沟通比较容易和简单的阶段。你可能觉得在其中得到或者是收获的不是太多,但在社会上应用时,我觉得还是非常能发挥作用的。
(责任编辑:胡紫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