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左和村民交谈
记者于扬实习生李玉坤文图
本报周口讯他叫张耀,是一名在城里长大的80后。2009年,年仅23岁的他被选聘为周口市大学生村干部,赴商水县邓城镇任职。如今,张耀任商水县邓城镇东点工作点点长,许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短短5年时间,他带领群众办果园、搞养殖,为村里装路灯、修道路,既增加了村民收入,又改变了村内环境,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办事书记”。
为改变村貌,他两个月往返县市相关部门60多个来回
5年前,商水县邓城镇后史村还是个贫穷的偏僻小村。村内道路坑坑洼洼,晴天全是灰尘,雨天泥泞不堪。“毫不夸张地说,俺村的男青年都娶不到媳妇,女方嫁妆都运不到村里来。”村民张大爷告诉记者。而就在2009年9月,张耀来到村里,担任村主任助理。
“我本身是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再加上刚大学毕业,村里的人都觉得我这个毛头小子干不下去,待俩月就该走了。”张耀说,为了改变在村民眼中的印象,他决定给村里办些实事,“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先从修路下手。为了寻求上级有关部门的帮扶,张耀多次到县市扶贫办、发改委、交通局、国土局等部门申请政策和资金帮扶。由于乡村乘车不便,他在家人的帮助下购买了一辆摩托车。在2009年的那个冬天,他骑这辆摩托车往返县、市的有关部门,问政策、报材料,短短两个月行程达3000多公里,跑了60多个来回。
最终,他的艰辛付出给村里带来了回报:上级决定拨付资金130多万元。同时,张耀动员村民自愿捐资10万元,为村里铺设了4公里长的水泥路,安装了65盏平安灯,使村内面貌得到很大改善。
办果园、搞养殖,他带领群众一起念“致富经”
让乡亲们有车有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是张耀担任村官以来的梦想。2011年,他和村民叶天力一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100多亩土地,经过多方考察后,他们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在100多亩地上大规模种植葡萄。经过3年多的发展,这个葡萄园每亩地最高收入已经达到5万元,成为当地村民创业的典范。
与葡萄园相距数公里的杨湾村,60岁的村民杨光辉正在养殖场里忙活。3年前,在张耀的帮扶下,他们创办了“星火牧业养殖合作社”。现在,合作社内喂养100多只商品羊,每年收入10多万元。目前,在张耀的带动下,当地已发展养殖户80多家,每年为村民增收300多万元。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当地名吃
“邓城猪蹄”的传承人叶中合。传统的销售,主要以猪蹄熟食为主,无法保鲜、保存,每年销售很有限。张耀了解这一情况后,建议叶中合用“真空包装”的方式,解决无法保存的难题。这一下,为叶中合每年增收近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