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首曲草原上,活跃着一支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队伍,他们有一个充满时代感的响亮名称——大学生村官,他们有着像格桑花一样的热情,装点扮靓了高原深处牧村的每一处角落。
2008年甘肃省开始选聘大学生村官,7年来,陆续有42名大学生到玛曲基层牧村任职,任职期满后3人考入了公务员队伍,4人被事业单位录用,4人被提拔任用,现有36人在玛曲工作,23人在岗继续于基层一线牧民群众。
在基层新牧村建设中,玛曲县大学生村官不断增强自身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实用技术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演绎着政策宣传员、科技推广员、法律协调员、村务管理员的全新角色,使牧村工作呈现出新气象。
到村任职,促进了牧村干部队伍优化
选拔优秀大学生到牧村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副主任,打破了人才的城乡壁垒和下流上截局面,有效地推动了人才资源向牧村的流动和倾斜,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弥补了一些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较低、观念陈旧的缺陷,尤其是在学历和科技文化知识方面,为牧村基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效改善了牧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据统计,全县42名大学生村官中,中共党员22人,本科学历39人,专科学历3人,社科类26人,理工类16人。
选聘的42名大学生村官到村工作后,面临的是复杂繁琐的基层工作,如何从青涩懵懂的学生变成稳重练达的村干部?他们深入牧村摸清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真实心声,与牧民群众广交朋友,互相学习藏汉语言,不断向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学习工作经验,在一点一滴的实践中认真感悟、细心体会,把实际行动作为积累知识、增长才干、提高水平的重要手段,很快的他们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牧村的外来户到群众的贴心人,他们尽职尽责,亲力亲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
到村任职,促进了牧村的经济发展
全县42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后,分别兼任所在村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广播,播放时政新闻和牧村实用节目,组织牧民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普及科技知识,大力推广牧业实用技术,从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出发,注重牧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列举实际事例,深入浅出的对牧民群众宣传讲解一系列惠民政策、法律法规。
在牧村党员“冬训”、乡镇“三干会”、赛马会期间集中组织居住分散的牧民群众,观看学习远程教育视频和电教片,尤其是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对牧村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了牧民的政治觉悟和理论素质,增强了牧民的市场意识,把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到了牧村。同时,积极开展调研活动,协助牧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小康建设规划》,为牧民出点子,想办法,寻求致富门路。在入户调查摸底,逐户宣传“双联”贷款政策时,对愿意贷款且有偿还能力的牧户进行帮助,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按照牧民群众的意愿,帮助办理材料申报、注册登记等手续,组建牧民养殖专业合作社。
到村任职,促进了牧村基层组织建设
调研走访中,村支书都一致表示,原来村两委的基础工作不是很规范,开会没有会议记录,远程教育设备不会操作,农家书屋没有人管理,文书档案也没有系统整理,更没有建立制度规范。大学生村官来了以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并指导实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认真落实牧村党建工作“十规范”,村里的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党建工作逐步得到规范,提升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了党在牧村的执政基础。
42名大学生村官知识面广,观念新,文化高,才艺多,在具体工作中他们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动开展各项牧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破除陋习,弘扬正气,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牧村。部分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为日渐薄弱的牧村团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另外,大学生村官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知识,采取法律讲座、以案说法、出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与牧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参与,调解纠纷化解矛盾,有效地促进了牧村的和谐稳定。
2012年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藏汉双语行政管理专业的吉合老,通过村官选拔考试,现在担任尼玛镇贡玛村村主任,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获得了一份在基层岗位上最基层的工作,在我看来,大学生村官是职业更是一份值得用心经营的事业,要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对父老乡亲感恩之心,在牧村的大舞台上开展好工作,相信只要自己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自己的知识就会得以发挥,自己的价值就会得以体现。”这也是42名大学生村官用实际行动践行的诺言。(通讯员 李虹雨 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