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从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那么,如何拓展大学生村官农村实践的发展空间?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最近,笔者深入绛县作了专题调查,探索了一些可供借鉴的东西,与大家商榷。
一、 绛县大学生村官的现状
2006年以来绛县共选聘优秀大学生村(社区)干部233名(其中2006年8名,2007年48名,2008年77名,2009年94名,2011年3名,2012年3名)。目前在岗人员150名,其中男54人,女96人;本科及以上学历89人,专科学历61人;中共党员133人。
为培养好、使用好大学生村官,绛县采取“四个三”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培养。
第一,强化帮带关爱,促角色转变。
一是“亲情化”帮教。建立县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村支“两委”负责人和上届大学生村官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制度。通过组织定期汇报、下村看望、座谈等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其尽快进入工作状态。二是“优质化”服务。工资、津补贴比照机关事业单位新招录人员按月足额予以兑现。三是“立体化”交流。采取节日慰问、电话咨询等形式,在乡镇党委与大学生村官间搭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及时关心大学生村官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举办新老大学生村官座谈会,安排上届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作报告,讲述在农村工作的成功经验和真实感受;在县电视台开辟了“大学生村官专栏”,建立了“大学生村官QQ群”,引导他们利用电脑网络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第二,强化管理服务,促“落地生根”。
一是“自主化”选择。在对全县乡镇及相关行政村进行整体介绍后,依据大学生村官的考试成绩,采取从高分到低分自主选择的方式进行分配,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民主的原则,有效避免了传统分配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做好到村工作大学生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记实化”工作。实行了“六个一”制度。即:每天一次工作日记,每周一次工作回顾,每月一次思想汇报,每季度一篇学习总结,每半年一份调查报告,每年一次考核总结。县乡两级每半年统一研究一次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有针对性提出对策,促其“落地生根”。三是“度量化”考核。建立目标管理制度,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四级联评”制度,即自述自评、党支部评议、党委政府审定、职能部门考核;注重抓好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和大学生村干部述职等关键环节,考核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大学生“村官”入党、培训、奖励、转录等重要依据,增强大学生村干部苦干实干、创先争优意识 。
第三,强化教育培训,促能力提高。
一是“体系化”培训。县委对农村主干培训时,将大学生村干部一并纳入培训对象进行集中培训;对大学生村干部中的入党积极分子纳入全县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的培训体系,组织他们参加入党积极分子的课程培训。集中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参加党的理论知识、方针政策的学习,提高其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大学生村官干部1000余人次。二是“自觉化”学习。县委组织部鼓励大学生村干部坚持自学,参加更高的学历教育。绛县横水镇等乡镇还作了乡镇公务员考试辅导,目前全县有65余名大学生村官正在进行第二学历的深造。三是“精细化”培养。举办“村官”创业大赛、演讲比赛、十八大精神宣讲,组织大学生参加青年人才论坛、抗旱服务小分队等活动,积极丰富载体,在工作中给大学生“村官”压担子、加任务,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实践锻炼中成长。
第四,强化环境改善,促不断发展。
一是“优质化”扶持。成立了“大学生村干部创业贷款协调工作领导组”,由县委组织部、团县委、信用联社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干部创业信贷扶持工作的通知》;引导大学生村官通过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促进会办理3-5万元的YBC创业积金扶持项目贷款。目前全县已有4个项目通过省市审核,进入专家预审阶段。二是“有序化”流动。在扶持大学生村干部自主创业的同时,鼓励支持大学生村干部继续学习深造,并积极引导其另行择业,为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提供新的平台。自2006年选聘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任职以来,全县共选聘大学生村干部233人,目前仍在岗的有150人,有83人经县委组织部、县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搭桥引路,另行择业。其中,有4人进入了乡镇领导班子员,40人考取了公务员,25人考取了事业单位,18人自主择业。三是“多元化”创业。采取政策激励、资金扶持、服务驱动等措施,积极为大学生村干部搭建多元创业平台,有效激发了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带动了群众发家致富。目前,全县有139名大学生村干部自己创办或带动群众创办经济实体。陈村镇陈村村委委员田利军投资6万多元建起一座规模化养猪场,为全村人均增收500余元;古绛镇大学生村干部靳阿南成立了绛县天穗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将建设甜糯玉米种植基地1.5万亩,带动农户6 000余户,开发甜糯玉米穗、糁、糊、浆等高科技系列产品;横水镇大学生村干部王蓉与横水镇东录村村委主任董建中一起成立了绛县建中大棚樱桃专业合作社,共投资800万元左右,建设现代化樱桃大棚25个。
二、几点思考
规范的管理,有效的载体,使大学生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历练,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人生价值得以实现,呈现出融入农村好、精神状态好、发展态势好、作用发挥好、社会评价好“五个好”的良好态势。但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干部“选得准、稳得住、推得出、流得动”的激励和管理机制,更好地实现大学生村干部自身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双赢”,仍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须从以下四方面着力。
1、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使大学生“村官”选得准。
要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逐步健全完善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要针对农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在选聘过程中,除进行文化考试外,还要对他们的德、智、体、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亲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下来。
2、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稳得住。
要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的岗位目标。乡镇党委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考核。考核时大学生“村官”向任职村和乡镇党委“双向”述职,认真参加民主评议。要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适当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制定合理的待遇增长政策。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能力和口碑差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诫勉谈话,重点帮教。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方面,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优惠政策。拿出一定的乡镇领导干部职位向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对期满后自寻门路的大学生“村官”,要加强引导和推荐。要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3、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使大学生“村官”推得出。
除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外,任期中要广泛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带对子,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政治思想、生产技术、调解艺术等方面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他们到实践培训基地、发展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到省、市、县集中培训,开阔视野。要广泛开展大学生“村官”联户活动,组织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为他们搭建工作舞台。
4、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使大学生“村官”流得动。
科学规划大学生村官事业征途,合理设计大学生村官职业生涯路径,用事业留人,用事业成就人,是以人为本、做好大学生村官工作的现实需要。大学生当村官,重要的是历练人生,促进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了激发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感情,应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制定一系列激励保障措施,努力拓展大学生村官的发展空间。比如,可出台优惠政策,对在农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和公务员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统一招考;县、乡(镇)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补充人员时,应重点从在村任职2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招录。在村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等等。总之,应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完善激励措施,努力构建大学生村官合理流动机制,鼓励和支持他们多元化发展,保证他们“流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