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 走基层" 活动已经3 个月。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省直部门" 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 活动座谈会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农村共建立台账12 万本,登记各类问题60 万个,解决近50 万个;在城市实行" 双报到" 制度,全省有9000 多个机关基层党组织、17万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 走基层" 活动取得较好成效。(3 月3 日《四川日报》)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走访慰问群众,了解基层群众的心声、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走基层"活动充分体现了干部走基层,惠民是根本的宗旨。干部"走基层"是一个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积极活动,只要坚持切实地走下去,一定会给我们的国家、社会、人民带来更大的利益。
那么,怎样的"走基层"才能走进群众心里,得知群众的心声,进而为群众做实事呢?笔者认为,这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做出"认识味"、"面子味"、"创新味",只有做出了"这个味",才能扎实"走基层"工作。
首先,"走基层"要做出"认识味"。都说"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提高了思想认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付出,才能扎实"走基层"工作,为基础群众付出更多时间,做出成绩。规范的个人意识,势必形成走基层的意识,进而规避形式主义,以便防止"走基层"活动跑偏走虚。
其次,"走基层"要做出"面子味"。干部走基层,要敢于放下面子、俯下身子,与群众同吃住,与群众交心谈心,方能 全面、真实地把握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而才能梳理意见和建议,切实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才能帮助解决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中的困难和重点问题。
第三,"走基层"要做 出"创新味"。创新是更好发挥走基层工作作用的动力。既要学习借鉴老干部走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要适应发展要求,坚持与时俱进,改进和革新。根据群众的需要出发,以群众的眼前难题为着眼点, 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件群众之事。
总之,要以 " 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 活动的开展为契机,扎实"走基层"工作,做出让群众满意的味道。努力开拓干部与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的新局面。(虎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