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在神州大地的一片祥和喜庆中焕发着光彩,节日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栏目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话题,自此,“家风”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不停萦绕耳畔,使人不禁也同许多受访者一起回忆起了自家的家风。
家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许多人拼搏了一生就是为了“家”;家反过来对我们成长成才产生影响,而一个家的家风尤其重要。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常我们言语或内心或许不会想到“家风”,却能通过行为和支配行为的价值观体现出来。家风对我们的影响是隐性的、深入的,家风的力量通常来自长辈们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由外而内化为自身的品质、性格甚至是能力和水平。
第一次接触“家风”这个词语,是从奶奶辈们对其他家族风气的品评中而来的,一个家的家风好,则这家人通常善良、大方、有教养,家风败坏的子弟可能会行为不检、道德低下,得不到社会认可。在记者采访中,受访者在谈到自家家风时多多少少带有以自家家风为傲、以长辈们流传下来的优秀品质为豪的情感,不少受访者甚至激情满怀,回忆起某个事件对自己的影响,使得自己继承和发扬了优良家风。
“家风是什么”不光让大人们回想起家风,更重要是可以为孩子们了解家风提供宝贵的机会,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过去这些年中是否被孩子们问过什么是家风,曾经的教育是否应该将家风更明确的融入其中呢?在我的印象中从来没有问过长辈家风的问题,只是问过父亲,什么是价值观,进而又问道父亲的价值观,只记得当时父亲郑重的说道:我的价值观就是诚实守信!这么多年来,诚实守信不仅是父亲的价值观,更成了我家的家风,诚实守信、实实在在,这不正是当下我们缺失的东西吗?
在过去的许多年,家族的影响力是不容置疑的,家庭的凝聚力也是极其强大的,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加深入。城市化在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来到城市,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只身到他乡寻求发展,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洪流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发达的通讯技术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也让年轻人与家族关系的紧密程度变低,有的人家孩子还很小就送到国外去,孩子脱离了家庭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就不可避免。中国古代,庄子带着学生出门访学,来到一家染布坊,看见白布落入染缸中变了颜色,慨叹道:人本来是很纯洁的呀,只是投入到不同的环境中才会变得不一样。社会就是个大染缸,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养就迈入社会,很难说可以在品格、事业上有多好的发展。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优良的家风,离不开父母正确的言传身教,一个人能否走的更快、更好、更远,根本上是由内在因素决定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和家规是相辅相成的。家规通常来说具有很强的规定性,像法条一样规定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旧社会家规的分量是很重的,家庭成员违反了家规就要受到惩罚,裁判的权力由家族元老行使。当今的法治社会,人人都要服从法律,家规也不能够与法律相抵触,现代社会人们谈论家规时通常会和家风相提并论,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家规转变为家风,二者合而为一便是法治社会进步的体现。
政风国风看家风,家风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承,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和品质的缩影,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吃亏是福……这些被许多家族奉为家风的优秀品质和健康氛围必将支撑我国现代化建设大步向前,助力家梦、国梦的圆满实现。(李家桥村委会 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