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江苏新农村发展系列报告(2013)》在南京农业大学正式发布。其中由刘祖云等著的《江苏乡村治理发展报告2013》指出,目前大学生村官很难进入实际乡村决策,社会认同度与价值满足度较低,影响了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建议重规划、强基础,做好分类培养。
进一步规范基层权力运行、“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休闲农业园区亲子园……党的十八大召开后,2013年,江苏围绕“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治理”,以培育有自治能力的新型农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农桥建设”和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水平为目标,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性实践。如加强乡村工作效能与信息化建设,提升以基层政权为核心的乡村治理能力,推进以“三权分离”为核心的农村土地改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体制。
“从发展报告调研的情况来看,江苏乡镇政府在乡村治理中职能与作用的发挥,是基本准确与合理的。”记者注意到,《江苏乡村治理发展报告2013》显示,目前乡村关系在实际生活中存在众多问题。在乡村两级关系中,乡镇政府职能出现“缺位”、“越位”、“错位”等偏差现象,影响了正在施行的“村民自治”。
针对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通过制度完善来明确乡镇政府职能,以形成新型的乡村两级正式治理组织之间的关系,同时采取改革乡镇绩效考核制度,以缓解压力型体现,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多方合作的乡村治理模式。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在调研报告中指出,总体上看,作为国家加强村庄治理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政策,大学生村官嵌入江苏乡村治理的制度中,对乡村治理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然而由于国家政策意图与乡村社会现实之间还存在断裂,使得大学生村官很难进入实际乡村决策,社会认同度与价值满足度较低,影响了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这些问题导致江苏省大学生村官政策尚存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为充分发挥嵌入性制度的功能与作用,使大学生村官在乡村内部拥有展示其能力的平台。对于村庄进一步发展,建议夯实大学生村官工作发展的制度基础,强化大学生村官工程的整体规划,创新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建立科学可行的选聘机制,加大力度做好对大学生村官的分类培养。(记者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