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帮村民种土豆
四川文明网泸州讯(周超文 余朱玉)“想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世界等着我去改变,想做的梦从不怕别人看见,在这里我都能实现……”
作为一名基层大学生村党支部,胡杨一直想用歌声证明,梦想绝不是一件奢侈品它也许微弱,却蕴藏着巨大的正正能量;它也许遥远,却始终为青春指明方向。
12月川南大地已是寒风习习,但2013年12月20日,记者来到分水岭镇常乐寺村,村民正在忙着栽种今年新引进试种的黑土豆。“今年泸州市农业局在全市试种了500亩黑土豆,我们常乐寺村就试种了50亩,虽然是试种,但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一点也马虎不得,不然村民就会失望的,以后推广种植新品种,就没有这么高的积极性了。”这个胸有成竹正在指导村民栽培黑土豆的青年叫胡杨,2013年在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信任中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为梦想 告别城市回到乡村
2007年,西华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武警水电部队接受了三年锤炼院的年轻小伙胡杨,毅然放弃了转业的工作安置,自谋职业在泸州城里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由于跟大学期间所学专业对口,加上他的吃苦耐劳,胡杨干地得心应手,月入超过3000元。可不安份胡杨从广播为、电视上看到一个个大学生村官在广阔农村施展抱负的报道,不安份的心就开始躁动起来:“别的大学生都能在广阔农村闯出新天地,我为什么不能呢?”于是,他心中那个带领乡亲致富的梦想越来越强烈。
机会来临。2008年6月,27岁的胡杨获知江阳区公招大学生村官,他毅然放弃在泸州城里的优越工作和生活,决定为心底埋藏已久的那个“梦”搏一搏。“现在想想,当时还真有点儿害怕,书本上的知识几乎忘光了。”胡杨笑着说,“刚开始静不下心,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对着那一堆试卷和资料一页一页地翻,整整两个多月……”
有心人,天不负。经过层层选拔,当年9月,胡顺利通过考试,成了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被分配到分水岭镇青锋村任党支部副书记。
为梦想 兴业壮村赢得信赖
到任后,胡杨全身心地融入农村,然而,基层工作的难度却超出想象,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信访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都让他尝尽苦辣酸甜。但胡杨从未动摇过,他清楚自己一直以来的那个“梦”带领更多的人致富。
“要致富就得有产业。养猪、种菜,还是干别的什么?”他不停地思索着。通过两个多月的走村串户,他发现偌大一个青锋村,竟然是个“空壳村”,尤其是在集体资金收入上一年只有不到一万元的几个门面租金。一年不足万元,对一个1600多人的村来说,村里除去办公等开支,要想有更多的钱投入公益事业是根本不可能的。
机会来了。分水岭镇因为安全原因,要整体搬迁该镇多年来自发形成的一个木材交易市场。但镇政府苦于无地等原因,将木材交易市场进行公开招标,采取谁出地谁获市场经营权进行搬迁。面对修建市场需要80万元、而村集体无一分积蓄的情况下,胡杨在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的支持下,采取一事一议征得群众代表同意,并以土地流转方式租用了40亩土地,采用借资和提前收取业主两年市场摊位租金的方式,建成了目前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木材交易市场。
如今,随着影响力的扩大,青春木材交易市场已经成为了泸州城郊第二大木材交易市场,入驻业主也由当时的8家增加到19家,年销售木材达27000方,销售收入达4500万元,青春村集体靠收取租金也由建成之初的8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0万元,一举跻身于分水岭乡“首富村”。
集体资金壮大了,村里在拿出一部分还欠帐的同时,另一部分资金全部反哺全村村民,修路、慰问老人、补贴村民购买新农保,这两年每年都达到10万元以上。
为梦想 “带民致富”照进现实
2013年7月,怀抱着致富乡村的理想,胡杨走上了常乐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但他知道,自己仅仅是离梦想近了一步,“带民致富”的那个梦,才刚刚开始。
年轻小伙子当上村支部书记,如何带领这些在基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干部,如何让老百姓信服,其压力可想而知。为了尽快融入这个大家庭,虽然距家不远,但他在村里一呆就是数天,他一边拜访老村干部,学习工作经验,入访每户村民了解所需所盼,一边结合村情,为村民谋发展增收致富项目。
2013年10月,当胡杨获知泸州市农业局有黑土豆和紫苕种植项目在江阳区试种后,他就三天两头找书记、找镇长,向镇领导列出常乐寺村的优势。在镇党委政府和江阳区农业局的支持下,让黑土豆和紫苕两个项目如愿落户常乐寺。
为了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在种植上不因技术不过关而失败。胡杨就先后请来了区农业局和镇上的专家进行了培训。为了让村民放心种植,胡杨又成立了“常乐寺综合农业服务合作社”。合作社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订单销售。目前,50亩黑土豆年前就已经全部播完毕。
黑土豆在明年收获后,500亩紫苕项目又将启动。“黑土豆收获种紫苕,紫苕收获又种土豆,今后常乐寺村农民将有可能由此走上循环种植的增收之路。”胡杨不无自信地说,“黑土豆的订单价为每公斤1.6元,1亩地可产出土豆达2500公斤;紫苕的订单收购价为每公斤2.4元,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就靠着黑土豆和紫苕种植,农村一年下来1亩地收入就可实现收入8000多元,产值是现在麦子和玉米的5—8倍……”胡杨充满希冀的笑脸上,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蓝图,那是他,一个基层大学生村干部的朴实“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