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厦门市积极搭建平台,创设载体,引导大学生村官在“泥土味”十足的农村课堂中,读懂实际民情,读懂群众所想,投入到为群众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中国组织人事报》10月28日)
“大学生村官”从曾经让公众感到从陌生到慢慢熟悉,从被社会质疑到逐渐被接受,从不愿留下到自愿服务,还是这个群体都在正经历着由“特殊”到普通的成长和裂变。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农村是相互需要和吸引的两极,他的存在有其不可代替的意义,不论从实践还是长远来看,大学生和基层的关系都只会越来越紧密。
从实践的过程来看,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激励机制缺位、吃苦精神缺乏,农村干部队伍家长制的传统工作格局使得大学生村官和基层经历了水土不服的阶段。而更多的实践却造就了大学生村官和基层越来越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大学生村官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勇往直前的干劲,而基层发展也让他们大有可为。随着国家对大学生村官激励机制的不断加强和完善,比如参加村干部竞选、创业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评价奖励制度、公务员定向招考等,为大学生村官留在农村或是选择其他发展途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农村的加速发展,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很多农村现有村干部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落伍等问题,跟不上农村发展的需要,大学生村官正好具备了给基层“造血”的功能,他们需要发挥特长,服务基层的环境,基层也正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他们的生命力在基层肥沃的土地里更加旺盛,更多的大学生村官开始担当起村级主要负责人的角色,农村干部队伍年龄和知识结构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最终得益的何止村官们,更多的是基层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实质性变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增强,是基层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的提高,从而达到了服务群众的最终目的。作者:焦小梅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