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朵须经风雨,才成果实;人生须经磨难,才成事业。“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句激昂的入职承诺,鞭策着我踏步前行。七年坚守,七年奋进,在“淬火”一般的磨砺中,青春尽染,熠熠生辉。我融入了山区,读懂了农民,品味酸酸甜甜的滋味,感悟到逆境利于成长,奉献才有快乐!
去掉书生气,沾上泥土味
石江是丰城市最边远的山区贫困乡,离县城120里,山多、人少,资源匮乏,自然条件恶劣。2006年9月,通过公开选拔考试,我被招募到丰城市石江乡上舍村开展三支一扶工作。
梦想与现实总有差距。到上舍村的第一天,面对简陋的住宿和办公条件,我心里泛起一股酸酸的滋味,总觉得偏远与简陋只是童话里的世界,热闹与繁华才与青春激情相匹配的。那是一段难熬的岁月,一段经常飘雨的季节,我的眼角不知是雨还是泪,总想用手努力去拭!村干部把我当“客人”,村民把我当“外星人”,很少有人搭理我,仿佛我是多余的,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我每天安慰自己,像安慰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上舍村村级基础设施薄弱,祠堂年久失修,村级道路坑洼,没有农家书屋,也没有老年活动中心。很难想像,在这样一个闭塞贫寒的小山村度过一辈子是什么感受?上舍村的困难户多,他们祖祖辈辈走不出贫困的圈子,我有心帮他们,却也想不出什么理想的办法。由于与他们在观念、看法上存在差距,我的一些新尝试、新做法并未得到村民的认同,相反,我在他们眼里倒成了一个“异端”,我的努力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我深感挫败,甚至有想哭的冲动。村里的远教站点管理员是位六十多岁的村会计,弄不懂电脑的“神秘”,经常忘记设备操作程序。我来之后,挑起了“管理员的担子,村民根本瞧不起远程教育培训点,认为是个浪费钱的“摆设”,对我也充满质疑,常在背后议论我,“他一身书生气,到村里能干什么?”“这毛头小子能干粗重活么?是个光说不干的吧?”
其时,我真想逃离上舍村,去追寻自己的梦,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但我不想做一个失败者。在一次雨夜走访特困户后,我的内心受到极大震撼。山区的雨夜是寒冷的,泥巴路坑洼不平。在一棵大树下,掩盖着一幢上了年月露天的低矮木房子,夸张地向前倾,好像轻轻一推,就会散架。在房子前,我遇见了像房子一样驼着背的房主人李秋根。他坐在一张陈旧的八仙桌旁,借着豆大的油灯搓草绳子,伸出的右手是残缺的,那是去年上山打柴被毒蛇咬的。我问他为什么不用电,他只说点油灯习惯了。他的妻子痴呆,只会自顾自地说胡话,面对这种情况,他连改造危房的念头也不敢起。我毫不犹豫地从当月工资中拿出800元送给李秋根老人。那一夜,雨声嘀嗒,时缓时骤。我与李秋根老人谈到深夜。
那次夜访后,我主动联系好乡新农村建设办主任,帮老人申请困难户建房补助,又与乡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将李秋根老人纳入五保供养,享受农村低保。
为民跑项目,勇挑发展担
我通过与村民同劳动、同吃住,隔阂消除了,陌生感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亲情,是友情,是关心,是照顾。李秋根老人的一席话点亮了我通往老百姓心坎的一一盏灯。太阳暖暖地照在我身上,那是村民的纯朴与至真。在与困难、挫折较量时,每当看到村民满怀希望的眼神,我不是逃避,而是勇于挑战,我想说的是,原来这种酸酸的滋味细细品咂之下其实也有一种甘甜!
针对上舍村村情,我把工作重点放在跑项目上,通过对接国家扶持农村发展的相关政策,依靠争取项目支持来改善基础设施薄弱的山村现状。我利用村官论坛的人脉关系,积极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一级一级跑,一级一级争,工作渐渐有了转机和起色。2010年8月,省财政厅、民政厅移民整体搬迁项目在上舍村顺利实施,共投入资金40万元,对移民村进行了整体搬迁,在新村中心街安装了12盏太阳能路灯;随即,上舍村争取到市文化局农家书屋项目,购置农村实用技术等书籍5000多套;2010年12月,省民政厅村级老年人文化活动中心项目落户上舍村,共投入建设资金30万元;2011年6月,上舍村村级道路修复工程项目批准立项,争取建设项目资金40万元……一件件事情背后,我不记得跑了多少路,打了多少电话,找了多少人,碰了多少壁,写了多少材料,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心酸的背后我感受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甘甜。
上舍村是药材种植村,但村民的种植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防病防疫知识薄弱。我在9个自然村的主要群众集中场所张贴了《致广大村民的一封公开信》,告知大家远程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并把每个月下载的药材种植知识和致富信息,自费编印1200多份宣传单,送到每户村民手中。少数村民接到宣传单时,脸上带有疑虑,像扔广告纸一样扔掉宣传单。“硬攻”不成之下,我改成“智取”。利用周末时间,我为村民开设了畜牧饲养班、林果种植班、政策法规班,三班轮流开讲,上午两讲,下午一讲,我亲自上阵当老师,把从网上找来的资料和市里相关部门给予的技术知识,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大家。看到我的认真劲,村民从一开始的哄笑玩闹也慢慢变得越来越配合,真心实意地来听讲,不少人还拿着本子记。每次讲完课,虽然嗓子哑了,嘴巴渴了,腿肚子酸了,心里却是激动的,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一下课,村民就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左一个刘老师右一个刘老师地称呼,还直夸我有能耐,说得我心里热乎乎地,有的村民还把扔了的宣传单找回来了。
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谋划,成立了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将远程教育站点搬迁到人群易集中的村祠堂,一星期组织两次药材种植户集中收看远程教育,学习药材种植技术,作好经验交流。接受培训的农民轻轻点击鼠标,就可在远教网络上查找到各种农产品市场信息,我还引导村民在金桥商贸网上发布销售信息近千条。村民们的药材种植技术越来越高,经济效益越来愈好。截至目前,已带动全村110余户加入药材种植,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原来的3200元增长到现在的6800元。看到村民的种植业越来越红火,我感觉比吃了蜜还甜。
奉献无小事,百姓记心头
奉献是快乐的,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点,我感受至深。上舍村村民李火生,忠厚纯朴,勤劳务实,他的身上有着山区人特有的淳朴本色。他见我就笑着跟我打招呼,亲切地喊我“小刘”,还主动递烟给我抽。他笑的时候,虽然会看到牙齿有残缺,但却透着一脸的幸福。成为村民心中的“小刘”,这种接纳,于我来说,是无比大的成就了。
然而,这种可以感染的幸福,不知什么时候从李火生的脸上消失了,他苍老了许多,头发乱糟糟地。我每每看见他蹲在墙角旁唉声叹气,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劣质烟,便主动与他谈心,说些快乐的事儿,也想再看到他憨实的微笑。那天下午,李火生拍着我的肩膀,眼角掉着泪花,与我掏了四个小时的心里话。我才明白这个坚强的农民汉子为什么要流泪,为什么不得不流泪。他的妻子因为婆媳冲突,受了严重刺激,患上了精神病,整日哭哭啼啼地;而他的母亲,也在长期的家庭冲突中一病不起,闹得两败俱伤。忠厚纯朴的李火生,在妻子与母亲毫无休止的冲突中,显得束手无策。从李火生的苦水中我得知,其妻子与母亲的冲突,主要是贫困所致。抓住了这个症结,我对李火生说:“大哥,相信我!我一定帮你!”
与李火生谈心后的那个晚上,我彻夜未眠,我在想如何解开李火生的心结,化解他妻子与母亲之间的恩怨,从哪里寻找突破口。我记得以前帮助村里的贫困户时,总是一时性起,从自己口袋里拿出点钱来救济,但这点钱能干什么呢?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真正帮助李火生,就要让李火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这才是最根本的出路。想到此,我特别兴奋,也好像一下子拿到了“扶贫”方子,心里涌过一股甜甜的滋味。我三番五次地跑乡信用社,为李火生跑来了5万元小额贷款,我做担保人。有了资金,还要有技术,有项目。李火生先前养过鸡鸭,但失败过,失败的原因是技术不专。我为他请来了市里的养殖专家,替他办起了立体养殖场。第二年,李火生脸上又洋溢起幸福的笑,皱眉舒展了,头发光亮了,人也精神了,年轻了!养殖场为他带来了年收入近5万元的利润,他妻子的精神病也一下子好转了,卧床的母亲经过精心治疗,也加入到了养殖的行列!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与其说是我感动了李火生,还不如说是李火生感动了我。2007年3月,我作为江西大学生村官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并当选中国村社促进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执行委员会委员,连续六年被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团丰城市委优秀共青团员、全市工会先进个人。
七年的农村工作,就是七年的自我冶炼史,我在山区这个大熔炉里成长。每每回望自己走过七年的路,抚摸相处了七年的小山村,我的心里就无限感慨。上舍村的那片山,上舍村的那些村民,为我的成长之路铺起扎实的根基。我相信,只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下去,前面就是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刘安,男,1984年2月生,江西樟树市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丰城市石江乡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2006年江西省首批三支一扶大学生,现任丰城市石江乡人民政府党政办副主任、组织干事、便民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等。社会兼职: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执委会委员,中国村促会特色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师生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宜春市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等。2007年团丰城市委优秀共青团员、2007-2011年连续五年被市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石江乡党委、政府先进工作者。201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村官红段子征文大赛荣获三等奖,参加我的创业故事征文大赛荣获优秀奖等;2010年10月,作为全省大学生村官代表出席了李源潮部长主持的全国大学生村官论坛,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李源潮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11年被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授予全省优秀三支一扶大学生荣誉称号,并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莫建成,副省长熊盛文等省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谢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