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9 00:00:00 大学生村官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整理
【导读】华图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整理发布:村官/村干部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 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
价值形成过程:抽象劳动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凝结成价值的过程。既是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即生产资料的旧价值的转移过程。
市场机制: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竞争、供求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自发挥功能,由共同发挥作用的有机联系。
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一种商品的价值不能由该商品自身来表现,而是在同另一种商品交换时,在所交换的商品上表现出来。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的发展而发展,在历史上曾依次出现过四种形式:(1)简单价值形式;(2)扩大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
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指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的形成过程。在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值的增殖过程。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背后的本质内容。
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增加,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扩大。
相对过剩人口: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这部分劳动力的使用不能给资本带来平均的剩余价值。
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它的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
超额剩余价值:也称“额外剩余价值”。因个别商品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获得的剩余价值。最先采用先进技术的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生产同种商品的其他企业,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商品按照社会价值出售,资本家就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当企业普遍都采用先进技术时,超额剩余价值也随之消失。另一些使用最新生产技术和方法的资本家,又会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实质上就是相对剩余价值。
帝国主义:也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第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和资本集中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垄断统治。
纯粹流通费用: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即纯粹由商品买卖引起的费用,包括广告、通信、店员工资和商业机构的日常开支等。这种非生产性费用不增加商品的价值。在商品流通中的必要的运输、保管和包装支出,不属于纯粹流通费用的范畴,它们能增加商品的价值。如果纯粹流通费用的增长超过正常需要,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如商品的分类、包装、保管、运输等费用,作为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而支付的费用。
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以本国总公司为基点,通过在其他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从事跨越国界的生产、销售或其他经营的企业。
股份合作制:劳动者的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企业的劳动者同时也是所有者;资金用股份制形式筹集,企业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结合;企业由职工民主管理,厂长、经理由民主选举产生。
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历史上,一般等价物曾由一些特殊的商品承担,随着社会的进步,黄金和白银成了最适合执行一般等价物职能的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以G表示。
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标准:货币的单位及其等份。
(编辑:admi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微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