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大学生村官公务员考试网 > 村官 > 备考 > 行测辅导 > 村官行测言语理解:主体一致or话题一致

村官行测言语理解:主体一致or话题一致

2021-10-15 13:14:29 大学生村官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大学生村官考试网同步华图教育发布:村官行测言语理解:主体一致or话题一致 更多资讯请关注华图微信公众号。

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门科目,似乎越去深入学习越发现自己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很欠缺,有的时候只会通过文段中出现的只言片语来选择答案,所以很多小伙伴学习了一段时间以后,感觉刷的题越多反而错的越多,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笔者认为可能并不是思路和方法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在应用这些思维和方法的时候没有恰当地去应用,导致我们对文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比如说:在我们言语的片段阅读类题目中,我们经常会谈到两种技法:一是主体排除法,一是话题一致法,这两个方法在言语题的解题过程中会经常遇到,我们很多小伙伴们也知道这两种方法,但是做题的时候可能会傻傻地分不清楚,或者是主体和话题都抓不准,致使最终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怎么用这两个方法来解题:

主体排除法or话题一致法

(1)主体是什么?话题是什么?

主体是围绕文段论述的中心词或主题词,也就是文段中论述的核心对象。

话题是围绕文段所论述的核心内容,具体的呈现形式应该是:主体词+内容。

通过主体和话题的对比我们会发现,话题的内容中已经包含了主体词,所以归根结底主体是一个词语或短语,而话题是有具体的内容来阐述的。

(2)怎么找主体?怎么找话题?

①重点句中强调的核心词,多是句子的主干成分,主语或宾语;

②高频词,即文段反复出现的词,也就是出现频率次数最多的词,多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③话题一般在文段的重点句中就会体现出来。

(3)主体或话题的作用

正确答案的主体应与原文主体保持一致,若不一致,可直接排除。

正确答案的话题应与原文话题保持一致,若不一致,可直接排除。

(4)主体排除法or话题一致法在题目中的应用

【例1】人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尤其是粮食安全是根本,在水土资源刚性约束的条件下,种业成为挖掘增产潜力、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它不仅是农业发展的战略产物,也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水平和竞争力,而且是人类赖以持续生存发展的战略。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 种业的重要性

B. 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C.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A

【解题思路】

根据文意可知,一开始的主体是强调“食”,然后由是“食“到强调”粮食安全“,再由背景”在水土资源刚性约束的条件下“引出重点主体”种业“,所以文段的主体词是强调”种业“的,而这道题一旦确定主体词以后答案就可以确定了,所以有的简单题,当四个选项的主体都不一致时,一旦确定了主体词,就能快速的排除干扰项,这个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主体排除法。

【例2】乡村振兴根本上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和农民收入提高,其前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由于农业行业天然具有较大风险的特征,因而需要政府引导更多资本、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通过产融结合完善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将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更多投入到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下最能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是:

A. 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

B. 乡村振兴的本质和基础

C.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

D. 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

【答案】A

【解题思路】

根据文意可知,文段开篇引出的主体是“乡村振兴”,然后第二句话通过分析原因引出了“因而”之后的结论,所以文段的重点话题就是强调如何做来实现乡村振兴。因此本题通过主体排除法可以排除C项和D项,因为C项和D项强调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两者主体不一致。

但是这道题通过主体排除法并不能排除B项,因为主体都是“乡村振兴”,这个时候我们就得分析重点句中的话题了,文中说的是“金融制度”、“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的是体制机制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故通过“主体词+内容”的方式可以确定文段的话题谈的是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这两道例题可以发现这两个方法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片段阅读类的题目中,当四个选项中的主体词都不一致的时候,确定了主体以后运用主体排除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排除干扰项;可是当四个选项主体一致或部分主体一致的时候我们就得进一步确定它所侧重的内容,也就是具体的话题,这样才能最终排除干扰。

归根结底,还是要把握文段的话题,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理解文段,而掌握主体词只是前提,因此“主体”和“话题”是不可割裂的关系,都是我们理解文段的有力抓手,只有真正明白他们的区别我们才能更好地应用他们。希望通过这两道例题的对比能让小伙伴们对“主体”和“话题”有清晰的认识,旨能够越辨越明。

(编辑:yushuang01)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关注我们:后台留言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贴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验证信息:国考
有问题找图图,答疑解惑小帮手
热销书课
公务员
事业单位
金融
军队文职
医疗
公安招警
公选遴选
更多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